200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会庄辉院士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和企业界朋友们,
上午好!
现在我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托,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国200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回顾。
我国200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2005年12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发布的。当时制订《指南》的背景是:
1. 当时我国乙肝流行情况严重。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国有1.2亿HBsAg携带者(现为9300万,少了3000万), 慢性乙肝病人3000万(现为2000万,少了1000万)。
2. 当时已批准三种抗乙肝病毒药物:普通干扰素(1993年)、拉米夫定(1998年9月)、阿德福韦酯(2005年3月)。后来,又批准了聚乙二醇干扰素a 2a (2005年5月) 和恩替卡韦(2005年11月)。
3. 当时国外已陆续发布了慢性乙肝诊治指南。2000年亚太肝病学会、2001年美国肝病学会、2003年欧洲肝病学会和2004年美国专家组先后发布了慢性乙肝诊疗指南或治疗规范,大大推动了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4. 当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已有7年的资料,有力证明,抗病毒治疗可明显减缓慢性乙肝的进展(较非治疗的对照组降低2.5倍)。
5. 但当时我国只有19%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50%以上医务人员不知道如何规范抗病毒治疗治疗。
因此,为了推动和规范我国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使更多的慢性乙肝患者收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发布。在《指南》发布后,两个学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在全国60个城市进行了《指南》的解读,有1万名医务人员参加。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向广大慢性乙肝患者宣传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通过《指南》解读,我国慢性乙肝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由解读前的19%提高到41%,取得了明显效果。
近5年来,国内外在慢性乙肝诊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 2007年替比夫定和Peg IFN a 2b在我国上市;替诺福韦在美国和欧洲上市。
2. 我国发布了新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数据;台湾报告血清乙肝病毒水平不同的携带者13年随访结果,发现高乙肝病毒水平的携带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低病毒水平者,进一步提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的重要性。
3. 已有多篇报道关于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指导抗病毒治疗,以及用Fibroscan 和FibroTest评价治疗效果。
4.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理念不断进展:
(1)对抗病毒目标的认识更清楚;
(2)关于治疗终点叙述更切合实际;
(3)对抗病毒需长期治疗更明确;
(4) 对耐药预防、监测和救治更有经验;
(5) 对治疗应答和分类更确切;
(6) 对优化治疗更关注;
(7) 对联合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8) 对特殊人群的治疗范围更扩大,包括HIV/HBV合并感染、HCV/HBV合并感染、孕妇治疗、接受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肝移植患者、儿童患者等;
(9)患者的依从性对提高抗病毒疗效十分重要。
5. 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肝病学会陆续对乙肝诊疗指南进行了修订,有不少新的内容值得我国借鉴。
因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国200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天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