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大学生“乙肝恐惧”多源自虚假广告
“超过58%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乙肝,52%的人觉得乙肝‘可怕’,超过20%的人觉得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四成人拒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谈恋爱。”
这是5月27日,我国首部《高校学生乙肝认知调查报告》得出的部分数字。
这份报告由反乙肝歧视公益组织湖北守义工作组联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社会医疗发展部,对武汉、宜昌5所高校28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做出。报告综合了各项数据后认为,目前,高校学生对乙肝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对乙肝的传播方式仍然有较大误解,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还很明显。
“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的研究早就表明,大学生是乙肝高危人群。比较入学和毕业时的HBsAg阳性率(乙肝嫌疑——记者注),从入学时的12.82%增加到了毕业时的14.72%。”谈到制作这份报告的“动机”,工作组负责人唐小如这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大学生作为精英群体,对乙肝应该有更高的认知度,他们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可能影响到更多的人。”
引人注目的是,报告认为,过半受访大学生的“乙肝恐惧”,源自缺乏正确获取乙肝知识的渠道。“道听途说较多,其中,虚假广告的‘贡献’尤其大。”唐小如说。
报告显示,三成受访大学生觉得自己获知乙肝相关知识的渠道“不靠谱”。而这些途径,55.40%是报纸网络等媒体,21.31%是课堂老师的告知,还有近1/4是“朋友之间的传言”。
“比如,有82.48%的大学生觉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一定要治疗’,这跟玄乎的治病广告密切相关。”唐小如表示,大部分大学生是从媒体的乙肝药物广告上获取乙肝知识的,而电视台、报纸上“包治乙肝”的广告满天飞。
“广告主往往为了一己私利,夸大乙肝的危害,使社会‘谈乙肝色变’,形成了‘得了乙肝就得治,不治疗就很危险’的错误观念。”他说。
2011年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了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外,暂时不需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一个概念。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1/10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相当数量的人可以终身不发病。”报告制作人之一、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体检学组委员邹世清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常工作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等同于健康人,“但正确乙肝知识的缺乏,还是让他们在工作、感情上受到歧视。”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黄毅(化名)对此深有感触。他身边就有一位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相信广告,整天忧心忡忡,自卑不已,还花两万元买了本不需要的药。调查还显示,由于担心共餐、共事会“被传染”,约三成被访大学生不愿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或未来成为同事。
“这份调查报告至少表明,卫生部门对正确认识乙肝的‘科普工作’仍然较少。”唐小如告诉记者,超过九成的受访大学生,其实非常希望能通过媒体的科普文章、专家讲座和课堂老师,来获得正确权威的乙肝防治知识。
“此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卫生部门加大对发布非法乙肝广告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工商部门对于宣传包治乙肝的药物和医院应一律予以顶格处罚。”报告最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