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HBV 携带者甲胎蛋白、HBV-DNA 间的关系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4-05-27 17:51:20
点击数:
甲胎蛋 H(AFP) 是胚胎血浆中的一种主要蛋白,分子量为 68kDa,是一条含有 591 个氨基酸残基的单肽链,基因位于第 4 对染色体 q 臂 11-22 区,由 15 个外显子和 14 个内含子组成。AFP 属于白蛋白样蛋白家族,这个家族还包括维生素 D 结合性蛋白 (DBP)、α一白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其中 AFP 和 DBP 为糖蛋白。
这些蛋白高度同源,具有相似的分子量 (65-70kDa)。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都已在基因组上定位,具有很复杂的交互调节机制。AFP 在胚胎期由卵黄囊和肝脏实质细胞产生。妊娠 12 周左右卵黄囊退化,胎肝则成为合成 AFP 的主要场所。胎儿循环中AFP 浓度很高,但在出生后不久就急剧下降,到产后第 2 个月末仅能测出极微量 AFP,几乎完全被血清白蛋白取代。
在个体发育时 AFP 是介于干细胞和成熟肝细胞之间的中间细胞产生的,主要在肝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颗粒合成,其生成量与肝脏再生时分裂细胞数有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AFP 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常 < 300υg/L,大部分患者
HBV DNA 拷贝数与 AFP 含量相关性较弱。有研究发现,肝组织病变程度加重时,血清 AFP 呈逐渐升高,中度肝组织病变者的AFP 水平均较正常者和轻度病变者增高,均有统计学差异,然而血清 AFP 高于正常者仅占 14.4%,因此提示血清 AFP 仅可作为评价慢性 HBV 携带者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