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病人的饮食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禁忌
人在进餐后,脂肪及胃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把胆汗排进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若胆囊胆管粘膜发炎,胆管阻塞,胆汗排出不畅,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就会受影响。同时,胆汗中胆固醇与胆酸盐的比例发生改变,胆固醇浓度升高,因而容易发生胆囊胆管结石。
进食脂肪后,胆囊收缩,右上腹出现疼痛,甚至剧痛、恶心等。因此,胆囊炎病人要限制食油量,急性期每日限20~30克内,好转时限50~60克内,忌吃肥肉。
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忌食辣椒、洋葱、萝卜等刺激性强,含粗纤维的食物;忌少餐多量,应少量多餐,并多饮汤水,以利胆汗的分泌和排出;忌食产气和带气味的果菜豆类,以免加重腹胀。
肥胖女性要预防胆囊炎:
胆囊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尤其是中年肥胖女性,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胆囊炎的发病原因说起,胆囊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苦胆,形状像梨,它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脏器。
人们在吃进食物以后,通过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使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身体过于肥胖,或是有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胆结石等,胆汁就不容易从胆囊流出而滞留在胆囊里,胆汁里的水分逐渐被吸收,使胆盐浓度增高,而胆盐会刺激胆囊黏膜发炎。一开始还是无菌的,随着细菌乘机侵入,便由无菌性胆囊炎开始转变为感染性胆囊炎。
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慢慢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胆囊炎与肝胆清洗的联系
胆囊炎多数为慢性, 急性胆囊炎多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常饭后感觉上腹闷胀或隐痛,与吃油腻和生冷食物有关,常有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右上腹肋缘下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
对于慢性胆囊炎, 目前只能用消炎利胆药控制症状。但即使用消炎利胆药,症状改善也未必理想,急性发作也不可避免。
胆囊炎发现伴有胆结石实属常见,往往被建议手术摘除胆囊。可手术却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胆囊摘除手术并不复杂,但是没了胆囊对你来说却是一个隐患。胆囊并不象阑尾一样可有可无。胆囊摘除后,脂肪的消化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人由于腹泻等反应不敢吃生冷和有脂肪的食物,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大多数胆囊炎患者会合并肝胆结石。切除胆囊后,肝内结石依然存在,会引起手术残端结石的复发。如果继发胆总管结石 ,还可引发急性胰腺炎。
肝胆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清洗能力,能按照生理节律将每天的代谢废弃物排出体外。但是, 由于大气和水污染、农药残留、长期服药、快节奏生活、饮酒、应酬、高蛋白高脂肪摄如入过多,加上熬夜、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肝脏自我清洗的能力,现代社会 90% 以上成年人的肝胆内残留大量的代谢废弃物。胆囊炎患者由于胆囊收缩能力下降,就更加重了废弃物的残留。
胆囊炎病人注意适度营养
所谓适度的营养,就是要对人们的饮食的质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饮食的质量全面地提供各种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而食物的量则以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为度。根据适度营养的原则,并参照我国人民目前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我国的营养学家提出了以下的每人每月较为合理的食物组成:谷类14kg,薯类3kg,豆类1kg,肉1.5kg,鱼0.5kg和水果1kg。当然,以上标准只是适用于从事一般活动的普通成年人。此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对防止营养过度也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