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肝】庚型肝炎(简称庚肝)【概述】 |
发布时间:2018-4-16 9:08:09 点击数:3180 |
【概述】
庚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已被证实可以通过输血传播,易感者包括接受血液透析者以及接触血源的医务人员;此外,静脉注射毒品是另一重要途径。静脉注射毒品的患者中,血清庚型肝炎病毒RNA检出率达11.6%;怀孕妇女感染了庚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率最高可达33%;由此可见,庚型肝炎的预防重点是把好输血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
【发现】
在临床输血后急性与慢性肝炎、散发性肝炎及重型肝炎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用现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的实验和病理诊断方法尚不能分型,用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免疫方法检测均是阴性,提示新的肝炎病毒客观存在。
1995年8月28日~9月3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丙型肝炎及相关病毒会议上,美国人报道,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1名输血后非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患者血浆中,发现了1个新的黄病毒样核糖核酸(RNA)序列,暂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GV,简称庚肝病毒)。庚型病毒性肝炎(HGV,简称庚型肝炎)病原学的研究可追溯到1966年,Deinhardt等将1名因手术意外创伤而患急性肝炎的外科医生的血清,静脉内感染狨猴和绢毛猴,导致该两种动物均发生肝炎,当时将这种人源性传染动物的血清称为GB因子。由于该因子可在狨、绢毛猴中连续传代感染,也可感染人,并引发肝炎,当时称为GB肝炎。随着肝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发现GB肝炎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均无关,通过各种特异性免疫技术筛选证实,GB肝炎不属于已确认的5型肝炎中任何一型,被称为非甲、非乙、非丙、非丁、非戊型肝炎(HNA~E)。
新近,美国Abbott公司采用差式聚合酶链反应法从感 染GB因子的绢毛猴急性期血浆中发现了两种病毒样RNA序列;随后,Simmons等用GB肝炎病毒(GBV)重组蛋白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从1名西非HNA~E患者血清中发现了另一种黄病毒样基因序列,被分别命名为GBV—A,GBV—B,GBV-C亚型。而庚型肝炎病毒(HGV)与GBV-C的基因序列有较高同源性。目前的文献上,在庚型肝炎病毒未被国际组织最后正式定名之前,常以HGV/GBV-C表示。我国1996年来则已将HGV(庚型肝炎病毒)制成基因诊断试剂,并已在临床中应用验证。
【病原类型和分布】
庚型肝炎主要有三种亚型:
(2)新组:主要见于亚洲及欧洲;
(3)hgv:主要见于欧洲,亚洲及北美。
据在美国和西非的调查表明,在急性肝炎病例中,庚型肝炎病毒RNA阳性率分别为13%-18%和7%-14%;亚洲地区庚型肝炎病毒RNA的检出率尚偏低,日本学者的调查显示其国内阳性率约占急性肝炎及暴发发型肝炎的5%;我国这一方面研究起步较迟,hgv亚型分布尚不清楚,虽然近年陆续出现有关病例的报道,但缺乏统计学资料。
中国庚肝病毒:302—I株的克隆脱氧核糖核酸(cDNA) 列与美国株cDNA序列有极高的同源性,在5,端非编码区、前El区、胞膜置1区、NS,区和NSs区与美国株HGV核苷酸序列有高达90%以上的同源性,编码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6%以上,表明庚肝病毒属全球分布,但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这为研究制备庚肝疫苗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预测2000年庚肝疫苗可能面世。一旦疫苗投产,将为人群预防庚型肝炎带来福音。
(顾传香医师参考徐向田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病毒性肝炎中西医防治学》等整理) |
|
在线咨询 |
|
网上就医 |
|
|
|
|